2345首页 » 微信公众号精选 » 自我反思能力,能预测你是否有和谐的亲子关系 | 《由内而外的教养》

作者:此念
账号:cinian16
签名:发现改变世界的思想者。
发布时间:2022-10-10 21:00:16

本文来源于《由内而外的教养:做好父母,从接纳自己开始》,浙江人民出版社

作者:丹尼尔·西格尔;玛丽·哈策尔


此念直播预告


「此念」将邀请金韵蓉一起探讨「如何转化情绪?」,10月11日,此念视频号20:00 直播,欢迎大家预约观看!

导读

你如何理解自己的童年经历,会对你教育子女的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?自我认知如何影响父母对孩子的养育方式?


科学研究发现,通过观察一个人如何反思自己的童年以及成年后如何看待童年经历,能够很好地预测孩子能否健康成长。深入地了解自己,帮助你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,为孩子提供一个可以保证其情绪安适、使其健康成长的环境。


亲子之间细心、互惠的交流方式能够给带给孩子安全感,而这种相互信任、安全的关系可以帮助孩子在未来的很多领域有所建树。阅读本书能够让父母们加深对自己的了解,从而建立牢固可靠的亲子关系,帮助孩子茁壮成长。



cinian



丹尼尔·西格尔

国际著名教育家、心理学家,

哈佛大学医学博士,

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精神病学临床教授。

专念觉知研究中心联席主任,

第七感研究所(Mindsight Institute)创始人,

被誉为融合心理学、

脑科学与网络科学的先锋。



01

如何塑造自我记忆方式

▲ 图片来源:Huck_8989

我们以往的经历,会影响教育孩子的方式。未妥善处理的过去会埋下隐患,影响与孩子的关系。


这些隐患带来的问题很容易引发矛盾,而当矛盾发生时,我们通常在孩子面前会表现得情绪激动、看法偏激,并且不经思考就采取行动。


为何你会在孩子面前表现出自己性格中最恶劣的一面?悬而未决的旧事和没有妥善处理的创伤包含着太多过去,它们代表了我们早年的生活,虽然有时难以面对,但对我们却有非凡的意义。


如果没有正确认识并处理这些事情,它们就会对当下的生活产生影响。


别让过往的经历妨碍你做好父母


如果父母有一些未妥善解决的问题,就要停下来想一想,反思自己对孩子的情绪反应方式,不要对孩子造成无辜的伤害。


通过分析和认识自己,父母才有可能帮助孩子形成强烈的自我意识,让他们自由地感受和了解自己的情绪。


如果没有不断地进行自我反省,那些痛苦与烦躁的情绪还会继续影响孩子的养育方式。父母的矛盾心理有多种表现形式,通常来源于未能解决的问题。父母们可能会发现,由于自己内心充满了矛盾的情绪,他们很难对孩子敞开胸怀、加以关爱。


清除内心的噪音


当父母面对自己未完成的工作而推卸责任时,他们失去的不仅仅是做“优秀父母”的资格,还有自身发展进步的机会。


对自身行为及强烈情绪反应的根源,是不甚了解他人、无法意识到自己正面临困境,也不清楚自己的内心已经充满了为人父母的矛盾情绪。我们可以试着把记忆融入到与之契合的生活经历中,努力为孩子和自己营造健康的发展环境。


经历如何影响我们的成长


生活经历通过改变神经元之间的联结方式而不断改变大脑的结构。对于某个特定的大脑,“经历”在微观上是指神经元发出的离子信号在神经纤维(由数以亿计的大脑细胞相连形成)上的一种运动。


记忆的工作方式,依赖于神经元联结的改变。如果神经元因为某件事被激活,那么与这件事有关的记忆就会产生。


记忆是生活经历影响神经元联结的一种方式,所以大脑内不管是现在,还是以后出现的神经元信号发送模式,都会随着生活的变化而发生特定的改变。


反思练习:

❍ 1.当你情绪不稳或怒气冲天时,把这种情绪如实记录下来。你会发现,引起你情绪波动的是孩子几种固定的行为。注意到这一点后,先不要急着改变自己的反应,暂时做到心中有数即可。


❍ 2.放宽视野,想一想你对孩子做出如此反应的深层原因。为了使内隐记忆外显化,你需要集中精力回想过去经历里的“自动化”成分,这对加深自我了解、加强你与孩子的沟通非常重要。


❍ 3.回忆某件影响了你与孩子沟通的事情。仔细分析这件事的经过。你是否想到了一些源自过去经验的思想或者行为模式?此刻出现了哪种内心情感和身体感觉?你是否在其他时候也有过这样的感觉?这些思想和情感会对你的自我认知以及亲子关系产生何种影响?又会如何影响你对未来的期待?




02

如何体会情绪的力量

▲ 图片来源:Huck_8989

父母总是希望能和孩子保持一种充满爱意、持久且有意义的关系,了解情绪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,有利于和孩子建立这样的关系。


真诚地分享自己的情绪,并且设身处地来体会孩子的情绪,能够为建立稳固持久的关系打下基础。


父母的情绪沟通能力,会使孩子在生活中充满活力和善解人意。这些品质对孩子和他人建立亲密关系也非常重要。


用包容的态度迎合孩子的情绪


情绪不仅会影响我们的内心感受,还会影响与孩子的关系。培养关系需要分享和渲染积极情绪,抚慰和减少负面情绪。因此与孩子相处时,要拿出包容的态度,迎合他们的情绪。


这意味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,拿出包容和接纳的态度,看孩子拿给你的东西,用充满惊奇和热情的口吻回应他们。


这样做不仅会拉近母子之间的距离,而且会使孩子产生“原来自己的想法和情绪,对妈妈来说有价值”,他就更加有自我感。


如果我们对孩子的情绪表现出共鸣,他们就会自我感觉“良好”。情绪交流能给孩子带来益处,并影响对父母和自己的理解。


分享情绪能量的流动


情绪,是大脑进行自我调节的一种方式。协调性对自身的幸福感、以及与孩子和他人的关系非常重要。体会、交流情绪,对感受生命活力和意义至关重要。


获得融洽之感的关键,是情感交流时的感同身受。通过分享思维间的能量流动,一个人和另一个人的心就会紧密地联结在一起。


当孩子感受到积极情绪,比如因赢得球赛或取得优异成绩而高兴时,身为父母应该及时地与孩子分享这种情绪,并积极地思考和渲染这种情绪。


同样,如果当孩子有了负面情绪或情绪低落,比如失望或悲伤,父母就要设身处地体会他的感受,并用温暖的话语来安慰他。


交流时真正融入感情能够使孩子感到被理解,感到他在父母心里占有一定的位置。


如果孩子能够从回应积极且善解人意的成人那里,感到彼此心里达到了调和的状态,他们的自我感觉就会很好,因为情绪得到了共鸣和回应。


 适度的评价和不过度的关注


为了全面地认识自己,孩子需要接受适当的评价,这种评价要与他们的内在心理感受和外在经历相一致,不可过分地表扬赞赏,也不要过于冷静。因此,父母要以调和的心理状态融入彼此间的交流,帮助他们构建协调连贯的人生。


融洽的心理感受,有助于孩子形成更强的自我感,增强他们自我理解能力,培养同理心。这并不是意味着父母要一直保持融洽的感受,或者一直聆听和反思孩子的经历。


实际上对孩子的过度关注,会给他们带来许多困扰,所以,我们应该尊重他们内心“联结—独处—再联结”自然变化的需求。


对自我认知进行反思


自我反省以及对自身内在情绪的认识,能让我们对孩子的行为有更多的反应。


如果我们内在的不良情绪,妨碍了与孩子的交流,这会唤起他们对烦躁情绪的感受,从而进入防御状态(即“心理隔阂”)。


这种情形一旦发生,我们和孩子间就不再有和谐的关系,每个人都会进入自己的内心世界,并因此感到孤独和疏离。


没有对彼此情绪的理解,就很难在心理上感受到联结。全面认识自我能使我们敞开心扉,与孩子进行积极融洽的情感交流。整体一致的自我认识和融洽的人际交往,常常是相伴发生的。


所有的人际关系,尤其是亲子关系都是建立在和谐、融洽的交流之上,这种交流才是每个人“思维的乐章”,也是对个人自尊和人格的一种尊重。


反思练习:

❍ 1.你如何评价在同一件事上,你和孩子出现了不同的感受?回想一下你和孩子有没有对相同事件的不同的反应,试着从孩子的角度看待这件事。


❍ 2.你的孩子能感受到你对他们的理解吗?思考一下协调交流实践的方法,适度评价、及时反思、保持共鸣,然后观察你与孩子的相处,想一想这些方法在你与孩子的交流中有没有体现出来。


❍ 3.你对自己的内在心理状态和情绪是不是有种豁然开朗的感受?想办法把这些措施运用到你与自己的沟通中。




03

如何沟通建立联结

▲ 图片来源:Huck_8989

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倾听和沟通,是育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点。细致耐心的沟通有助于健康依恋关系的形成,这对建立相互信任的亲子关系尤为重要。


在交流的每一个瞬间,父母都能立刻感受并理解孩子发出的信号,并及时地做出回应,这种能力被称为“适时沟通”。


要特别注意倾听孩子


事实上,多数时候父母都不会留意孩子表达出的信息,因为他们的心总是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所占据。此外,孩子所发出信息的真实含义往往不明显,父母要理解它或许需要对信息进行“解码”。


记住,这一点也很重要:即使你不会立刻明白孩子发出的信息,他们也是在尽最大努力表达其想要满足某种需求的愿望。


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,父母要敞开心扉,倾尽全力去感受孩子的想法。用心倾听,留意孩子表达的信息,而不是只专注于自己的想法与感受。


适时沟通


适时沟通是指他人对我们发出的信号做出明确、及时的回应。这种人际关系也能使自我感受到一种强烈的连贯性,相互协调配合的适时沟通能够拓展自我意识。


当感受到自己与孩子的心连在一起时,我们就更能容易理解和接受孩子,这就是适时沟通的本质所在。


他人对我们发出的信号不仅仅是做出简单的回应,其中还会掺入他们的个人看法,这种看法是对双方沟通的一种理解。


用这种方式沟通,孩子就能感受到被理解,认为父母明白自己的内心想法和感受。为了能够健康成长,他们需要和生命中重要的人进行适时沟通。


让语言信息和非语言信息协调一致


沟通包括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两种形式。眼神、动作等非语言沟通能让我们感受到与他人在心理上的联结,感觉自己与他人的心紧紧地连在一起。


我们的左脑擅长发送和接收语言信息,右脑不仅可以发送和接收非语言信息,而且在调节内在情绪状态上也起着重要作用。


如果在沟通过程中,语言和非语言信息不相符,整体信息就会含糊不清,令人费解。如果我们能够简单、直接且委婉地表达情绪,孩子就能从中获益。


通过观察情绪反应方式,他们可以学会设身处地地考虑问题。如果我们既能尊重孩子的感受,又能尊重自己,就能做到坦诚相待和热情满满。


倾听孩子,融入孩子,理解孩子


倾听孩子,有利于我们更好、更多地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和想法。这种内在的处理过程也需要考虑自我的内心感受,真正协调需要双方心理上的融合。


如果只考虑孩子的想法却忽视了自己的内心感受,他们就会缺乏独立性,过分地依赖我们,而我们也会对孩子过分的要求感到气愤。


在非适时沟通中,我们可能经常会询问、评价,对“对或错”做出判断。然后试着去改变某种状况,这样就会失去融入孩子、与他进行协调沟通的机会。


不要试图改变他的性格,而要试着融入他。当你努力理解他的内心时,就需要保持思维开阔。


反思练习:

❍ 1.想一想你在童年时有没有内心想法被拒绝的经历。当时你的感受是什么?那次经历中你和父母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?


❍ 2.观察一下他人是如何沟通的。留意他们的语气,注意他们的语言是否和非语言信息相符?如何配合?你的感受如何?


❍ 3.观察一下两个人的沟通通道在没有打开时的情形。什么情况下你会去询问、评价或者改变某种状况?你对交流双方的疏远有什么看法?




04

如何获得安全感孩子的依恋模式

▲ 图片来源:Huck_8989

如果婴儿和父母之间经常有亲密联结,孩子就能时常感受到安全。这种内在的安全模式有助于孩子健康成长,使他们积极地探索外部世界。


依恋研究指出,亲子关系对孩子与同龄人的相处、接触外部世界时的安全感、抗压能力、情绪调节能力、理解和分析生活的能力,以及将来与他人建立有意义的人际关系,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。


依恋关系会影响孩子的成长


依恋关系对孩子的成长有极其重要的影响。人类有着复杂的社会性:我们的大脑在构造上能与他人的大脑建立联结,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脑的功能和发育。


依恋研究表明,孩子与父母的依恋关系也可以改变。这意味着,孩子在任何时候做出积极的改变都为时不晚。父母在他需要的时候给予积极的回应,能让他时常感受到父母与心理上的联结,以及父母对他的理解和保护。


安全型依恋


只有当孩子与父母在心理上有调和一致的适时沟通,安全型依恋才会产生。通过观察交流过程中有没有出现所谓的依恋ABC特征,我们可以了解依恋产生的原因。


依恋ABC特征:


调和(Attunement):让你的内在心理状态与孩子保持调和。与孩子进行非语言信息的适时沟通通常都能实现这一点。


平衡(Balance):孩子一旦与你的心理状态达到调和,就能获得身体、情绪以及心理状态上的平衡。


一致(Coherence):如果你与孩子的关系既能使孩子感受到平衡,又能使他在与其他人相处时与其建立起心理上的联结,孩子就会产生一种协调一致的心理感受。


如果一开始做出的反应就能与孩子的心理调和,他们就能感受到父母的理解以及与心理上的联结。


和谐的交流能让孩子保持内在心理上平衡,帮助他们灵活均衡地调节身体、情绪以及心理状态。


不同的依恋关系,不同的沟通模式


如果父母知道依恋关系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影响,也明白他们的交流和行为方式会影响安全依恋的形成,就会积极地做出一些改变。


每一种依恋关系里都有一套经历模式,孩子也因此形成了一定的适应模式。对安全依恋的孩子来说,他们的适应非常灵活多变,这也提升了心理幸福感。


不安全依恋模式有一下几种:


回避型(回避与父母的亲近和情感联结);


矛盾型(企图依赖父母时心里就会充满焦虑和不确定)会造成孩子的适应性和灵活性都欠佳;


紊乱型依恋(经常觉得父母的行为令人难以忍受、让人恐惧,而且也很混乱)经历中的矛盾心理状态,又使他们的反应毫无规律,缺乏灵活性,也不能健康成长。


随着时间的推移,由于类似经历不断重复,这些适应模式逐渐成为孩子与父母相处时的一种存在特性。


具有心理创伤或情感缺失本身不会使你有一个心理紊乱的孩子,而缺少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才是关键所在。治愈你过去的心理问题,任何时候做这些事情都为时不晚。


反思练习:

❍ 1.依恋的三个基本因素:寻求亲近、避风港以及安全基础。你的孩子想要亲近你时,你如何反应?当孩子需要安慰时,你又如何表现?为了改善你与孩子的关系,形成孩子的安全依恋,你会怎么做?


❍ 2.思考一下,在依恋ABC特征中,哪一种表现形式出现在了你与孩子的关系中。你认为在什么情况下,ABC特征会让你在与孩子的沟通中感觉心情舒畅?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,这些特征实现起来难不难?


❍ 3.反思一下这四种依恋类型:安全型、回避型、焦虑/矛盾型以及紊乱型。你与孩子的互动体现了这四种依恋模式的哪些特征?你如何改善你与孩子的沟通质量?



结语



养育孩子为我们提供了一次终生学习的机会。他们存在将我们置于一种关系之中,鼓励我们加深和他人以及和自己的联结。尽管并不一定希望孩子拥有和我们同样的童年,但我们注定要重复过去。


教好孩子,并不意味着父母要完美无缺。让我们理解过去的经历,重新解读自己,孩子并不是这个过程中唯一的受益者,我们自身的生活也会变得更加丰富而充满活力。因此,我们应该学会将自身的经验在日常生活中和孩子的互动联系起来。


作为父母,当然希望能够尽早为孩子提供这种安全感。我们穿梭于思维的时空,通过深入了解,将过去、现在和将来联结在一起。尽管语言无法完整地表达这样的过程,但是简而言之,我们是相互联结的。


我们跨越时空将分散的思维联结起来,生活的经历与我们之间紧密联结将持续一生,让你看到新的可能,加深你与孩子之间的关系,陪伴你走向更加完美连贯的人生。



▲ 点击图片 即可购买
《由内而外的教养》丹尼尔·西格尔


- END -




【此念】赠书福利


在日常生活中,当孩子有负面情绪,

你是如何沟通并安抚他?


欢迎在本文评论区留言

与我们分享

我们将从中选取一位小伙伴

送出

丹尼尔·西格尔;玛丽·哈策尔

《由内而外的教养:

做好父母,从接纳自己开始》一本

活动截止时间:2022年10月17日

活动解释权归【此念】所有


编辑 | 移然

排版 | 王啊晶

校对 | 赵天玮


大家都在看

点击图片即可阅读全文


金韵蓉:该不该结婚?什么时候适合结婚?

《生命·成长》第二季(第三期)


李松蔚:每个人都有自己与世界独特的相处方式


尹烨:以身作则,静待花开

点击阅读原文,看此念出品更多精彩视频

喜欢~马上点击在看  ❤  

其他文章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