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345首页 » 微信公众号精选 » 看了跨年晚会的周深会更明白:孩子的自卑与自信,都是怎么来的
中午好啊,我是萌芽。
2022-2023年的跨年晚会,跨台最多的歌手,应该是周深了吧。我和我身边很多朋友,那晚都在用遥控器控台,或者时不时去翻翻热搜,看看“周深台“播报,周深的节目哪个台快到了😂。
相信很多人都是被周深的声线所感染而认识他的,如此空灵、纯净又有穿透力的声音,是他的专属标签。
他的《大鱼》是经典,还有《起风了》《化身孤岛的鲸》《和光同尘》《归处》《画绢》等一个一个不停自我超越的作品。听周深的歌曲,是不需要分时间段的,无论是热闹还是独处,他的声音都能穿透心扉。
第二项技能是周深的配音天赋,能够无缝切换不同音色,如此神似,也是他的天才技能点。
一开始让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那首《达拉崩吧》吧,如此二次元的一首歌曲,我连歌词都记不住……可是周深可以一人分饰女孩、少年、国王、白龙、旁白等那么多个角色,让人感觉就像看了一场音乐剧,还加上唱跳表演。▼
小时候学过一篇文章叫《口技》,“京中有善口技者。一人、一桌、一椅、一扇、一抚尺而已。”——原来说的就是周深吧。
以至于在B站周深的《枉凝眉+滚滚长江东逝水+白龙马马蹄朝西+好汉歌》里,一人串场四大名著出来,我们看到了一个“七十二变· 周深”。
和多年前刚登上舞台的周深相比,现在的周深,不仅开朗、自信,个性也非常鲜明,包括在舞台上的微表情和肢体语言,都是更为放松、自在了。
看过周深童年史的朋友应该知道,他打小就因为“身为男孩,却不经历变声期”这个身体缺陷,而一直经历长达数年的嘲笑和攻击,哪怕从小觉得自己好像有那么一点点唱歌天赋,却也无法得到家人乃至同学、老师的支持。
可以说,周深谈起自己的童年,便是那个“自卑又敏感”的自己,出身在农村、没有任何家庭和社会资源,高考也考得不好的自己,也曾经陷入深深的迷茫,对未来不知所措,也不知道自己到底何去何从。
01
让孩子自卑,
只需要做三件事情
的确也是如此,身为一个男孩,他童年不得不面对三大“致命缺陷”:个子不高、没有变声期,长得还比较女性化。
这些特征概括起来,都让他从小备受争议:没有男子气概、太娘、性别有问题……这些非议,困扰了他整个童年期。
自卑是什么?心理学层面来看,是认为自己比不上别人。没有比较,就没有自卑,因为有了比较,所以自卑感就出来了。
无论是有意识,还是没意识的比较,人会在这个过程中产生“自己比别人厉害”或者“自己比不上别人”的感受。如果长期都处在“自己很弱”“自己更差”“自己有问题”的感受中,那么人就会陷入自卑,对自己的形象、印象都产生羞耻感。
羞耻感让周深长达多年,都不敢在人前开口说话,觉得自己“是不行的”,哪怕他高中终于鼓起勇气在校园歌唱拿了冠军,也依旧饱受争议,深陷自卑。
所以如果想让一个孩子深陷自卑,那么只需要做以下这三件事情就可以了:
嘲笑、攻击和无视
嘲笑,无论是下意识的行为,还是刻意的行为,都足以让一个天真的孩子,在骨子里深深刻入“自卑”和“羞耻”二字。
比如,父母总是强调孩子的缺点,所犯的错误,甚至恐吓孩子“你班上的同学都可以考好,为什么你就考那么差?”“读不好书你能怎么办,将来别指望我养你。”
无论你是嬉皮笑脸当开玩笑地说,还是严肃严厉一字一句地说,长期处于这样子的环境,就会让孩子产生根深蒂固的自卑。
攻击,特别是言语的伤害,也是一把利刃,让一个人从内到外,丧失对自己的价值感。
比如,“你那么矮,是不是发育不良啊?”“你声音好娘哦,不要说你是我的朋友啊。”“歌唱得好又怎么样,成绩不也是那么烂。”
这些话周深都听旁人说过自己。如果你是周深的父母,你听到这些话会很生气吗?如果换成是自己的孩子,因为近视、身高、性格、成绩、多动、肤色、外貌等因素而受到别人这样子的攻击,你会如何去面对呢?
让孩子自卑的第三点,就是周深也经历过的,被人无视的处境。
比如周深从小觉得,虽然他没有变声期,但他唱歌其实还挺好听的,可即便如此,这点感受,却没有得到别人的认可,无论是自己的父母,还是自己身边的同学、老师。
我相信,像周深一样,没有经历过变声期的男孩子不会少,长不高的男孩子也不会少,可是能最终成为周深的人,少之又少。
大部分的孩子,成为了另外一面的“周深”——就如同他所经历过的童年,愤怒、自卑、迷茫、痛苦、防御,都是他的情绪调色盘。
但自卑到骨子里的人,也可以拥有光。这也是周深告诉每一个孩子的道理。
02
如何从自卑到自信?
解锁正确爱自己的方式
在心理学研究中,自卑者常会有两种反应机制。一种是更加努力来打破刻板印象,证明自己的能力,越是自卑,越是努力。另一种是选择回避,不与人往来,不参与任何比较,独来独往便是对自己的保护。
周深属于第一种,同时兼有第二种行为。
周深无疑是努力且专注的。就拿成人童声来说,人数并不少,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去锤炼自己的声音天赋,如果要发展为专业歌手,还需要苦练,加上长期专注的学习才能让这个天赋变成自己的核心技能。
他从小没有音乐资源,也没有名师指导过他任何的声乐技巧,高考失利后被逼去学的也是医学,但是他在乌克兰却做了“叛逆但正确”的决定,就是弃医转学美声。
周深的拯救也源于自己内心的叛逆——孩子有叛逆心,并不是一件坏事,至少在成长议题里,每个人都需要迈过这一关,才能真正称之为“长大”。
他也走过弯路,比如遇到不合适的老师把自己的嗓子练坏,也及时调整,日日夜夜去苦等老师的接收。知道如果想真正学好一门手艺,还是要专注和沉淀,哪怕有一点点的成就,也足以打破自己内心的自卑和羞耻,这便是周深努力的原始动力。
这些年仔细看周深的音乐演绎作品也能明白的,这个少年,一直都没有停下来进步。
他以抒情歌出道,却一直在尝试挑战不同的风格、不同难度和水平的作品,让自己能驾驭风格、领域和气场更加多元。如果他只是满足在往日的舒适区,可能周深慢慢也会被更多的气质小生、更多的流量新人所替代掉。因为现代乐坛,从来不缺新人。
自卑是周深的底色,但努力是他打破自卑的盔甲。每一次的成就和进步,我相信对他来说,都是对过去自卑、羞耻、脆弱、迷茫自己的强大防御。
周深当然有第二种行为。在寂寞、孤单、无助的时候,通过唱歌让互联网逐渐认识了这么一个小众的歌手,但当机会邀请他的时候,他却两次拒绝不敢上舞台。
对于很多自卑的人而言,害怕比较是刻在骨子里的。因为太害怕,是不是只要有比较,自己就是那个会落选的人呢?
早几年,他依然还是那个饱受争议的歌手。节目组为了追求效果,让周深男扮女装,评委觉得他没有冠军相就把他淘汰出局,一些人一开始也无法接受他这类声线的特质……
直到周深在自我突破和成长中,用《灯火里的中国》《国际歌》等曲目,让自己的天赋和技能,征服了大众。
所以人是如何从自卑到自信?努力和专注是必须要突破的两个挑战。
现在的周深自信多了,你看台风日益成熟,表情也拥有自己的个性,舞台张力也丰富多了。但这些都是“台上三分钟,台下十年功”成就的。你说十年前的周深就已经会这些舞台技巧了吗?肯定不是的,但十年的努力和专注,足以让他以更强的实力,证明自己的才华。
除此之外,还需要有足够多的接纳和爱,这是一个人逆袭的情感渴求。父母如何用孩子需要的方式去爱孩子,是我们非常需要深入思考的议题。
03
父母如何做
来守住孩子的自我价值
的确,周深给了我们一个“逆袭”希望,可现实是,很多人都成为不了如今的周深。
现实是,很多人因为童年极度的自卑,长大后认为整个社会都是坏透了的,没有价值和意义的,这样子的孩子,并不在少数。
爱自己是一个人的生命力,最早期能给孩子这份生命力的是家庭,其次是社会和学校。如果孩子在面对自己不那么完美的“缺陷”,就能收获来自家人、同学和老师的认同,那么孩子的人格健全值,一定是能得到保障的。
第一点,学会正确地夸孩子。
是的啊,我完全理解。我们的传统文化,底色从来不是夸,而是戒骄戒满。我们潜意识里总担心,夸多了孩子,孩子会骄傲自满,最终害了孩子,所以我们很难找到关于如何夸孩子的谚语,反倒是“严父出孝子、慈母多败儿”成了我们一代人一代人的祖训。
但并非如此。正确的夸,真的会有魔力。
周深是被读者们的鼓励撑起来的歌手。当大家告诉他你是有价值的,你的声线如此得天独厚,你的努力大家都看得见,做自己真的很好,热爱就是你的能量……这些都会成为他一生的力量。
夸可以把孩子的自卑从小被呵护在手心里,让孩子以更自信的目光来构建自我的认知。
就好像《奇迹男孩》里,奥吉妈妈对奥吉的保护那样:
“正是因为我是你妈妈,才最重要,因为我最了解你。你并不丑,我们每个人脸上都有痕迹,这是记录我们人生轨迹的地图。”
一个从小被打击,和一个从小被激励的人,内在的力量是完全两样的。
第二点,帮助孩子更好认知自我。
正因为每个孩子都不一样,所以对父母的“伯乐技能”的要求也是高的。但只有愿意接纳孩子身上的所有力量和阴影,并且允许孩子拥有人生的多样面,甚至和自己走不一样的路,父母和孩子才能达到真正的接纳。
也许你是一个非常自律有内在秩序感的人,而你的孩子却渴望探索、冒险等各种充满随机性的活动,比起按部就班稳定的生活节奏,他更喜欢想干就干、随心随意的生活节奏。
也许你认为孩子的学业成绩和学校成就很重要,而孩子却被医生诊断为“读写障碍”天生不具备常规学习的生理条件,又或者你深陷在孩子是多动症儿童的困扰和迷茫中,不知道要如何去带好这个孩子,让他能够茁壮成长。
这个时候,接纳都是我们最强大的力量。不仅仅是让自己接纳,也要让孩子接纳自己。和孩子一起聊聊彼此的不同点,一起探索合适孩子的方向,不要让孩子在跌跌撞撞中头破血流的走出自己的路,这已经是父母最深沉的爱了。
能做到接纳的前提是我们相信生命的多元性,世界和而不同,相信“每个人都可以走出自己的一条路”,只要彼此不放弃。
我是喜欢周深这个少年的,可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拥有像周深一样的童年。我希望孩子的忧愁和喜乐,都愿与我共享,在生活的风风雨雨中,也能坚定对自己的信心,让自己成为一道光,照亮自己前行的路。
这或许是如今每一个父母的教养议题,值得我们思索一辈子。
你呢?你有发现孩子这个或那个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吗?也许那都是光照进去的地方!
EN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