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345首页 » 微信公众号精选 » 什么是审美 | 西竹书院 文学理论 [学习笔记]
近期在豆瓣话题“你在网络上最喜欢的老师”下发现网友推荐的一位宝藏老师,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的杨宁。他在B站的课程《文学理论课程全集 共32讲 2019年秋》非常精彩,老师微博、微信公众号、up主名字“西竹书院”。b站视频课程热门评论中第一个是这样说的:同为中文系的同学,这是太羡慕这群大一的学生了,说句实话,在中文系的这两三年遇到的老师讲课质量参差不齐,最大的感受是能遇到好的老师简直可以是毕生的幸运。跟这里的这位老师说一句:你真的太棒了!中文系老师之光。还有网友评论这样说:用了他的课才发现原来文学理论是这么有趣的。
b站课程视频地址:https://b23.tv/1mt7DS
我摘取老师视频课程中关于审美的内容整理为文字分享。
为什么要知道审美?审美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。
什么是审美?黑格尔说,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。
注:
* 人类把握世界的三种方式:真、善、美。
* “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”英文翻译,the beauty is the sensuous presentation of idea。
黑格尔Hegel,19世纪德国哲学家。▲
举个例子,绘画。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,我们画画都是更加追求神似甚于形似。
比如画一个鸡蛋。如果张三画的鸡蛋是某一个鸡蛋的精确复制,这个审美效果会差,原因在于张三画的是“这个”鸡蛋。而我们一说鸡蛋,每个人的脑海当中都有一个关于鸡蛋的形状,这就是关于鸡蛋的理念。
而画家,要画出的是理念的鸡蛋,而不是那个老王家的鸡蛋或者老李家的鸡蛋。如果画的只是具体那个鸡蛋,会发现跟理念画的鸡蛋很远。具体的鸡蛋画的越像,就和人们的理念离得越远。而审美审的是那个理念。如果你画了一个鸡蛋,画得太好了,其实不是符合某一个鸡蛋,而是符合大家脑海中鸡蛋的理念。
达芬奇的手稿▲
达芬奇的画作《蒙娜丽萨的微笑》▲
齐白石的画作《虾》▲
所以说,所有的艺术作品都是理念的感性显现。文学作品也一样。
比如一个小说,故事全是作者瞎编的,但你读完以后,好的小说,我们一般有一个判断标准,看完以后读者有代入感:“这不就是写的我吗?”“我的经历就是这样啊!”但是,这个小说写的是你的经历吗?并不是!
这说明作者写的其实符合了某种日常生活中的规律。而这个规律就是这个理念,而这个理念以小说的方式呈现,那么这个小说就具有了审美效果。
简·奥斯汀Jan Austen, 英国作家。▲
长篇小说《傲慢与偏见 Pride and Prejudice》▲
讲的是乡绅Mr.Bennet一家的故事
反映的是18世纪到19世纪初
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
好的小说一定是反映了规律的、反映社会的本质,而不是写的一个人家具体的那些事。因为如果是具体的那些事,产生不了共鸣。好小说一定是反映的是理念性的。
- The End 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