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345首页 » 动物百科

结构:门 亚门 纲 亚纲 总目 目 亚目 部 科 总科 亚科 属 种
最新动生物 ,数量:41857
Phalaropus lobatus
人气:0, 图片:0
雄鸟夏季脸、头顶和胸暗灰褐色,少灰色,眼上自斑较雌鸟大,通常形成一短的白色眼眉。上体较淡褐和具更多的皮黄色羽缘,特别在翕部。前颈带斑呈锈褐色或棕红色。冬羽头主要为白色。从眼至眼后有一显著的黑色斑,在白色的头上极为醒目。头顶后部亦有一暗色斑。后颈和上体灰色,翕侧和肩部有不显著的白色纵带。下体白色,胸侧和两胁上部缀有灰色。 雌鸟夏季头和颈暗灰色,眼上有一白色斑;颏和喉白色,前颈栗红色,并向两侧延伸,
Sigmaboilus gorochovi
人气:0, 图片:0
翅长38.5mm,宽10.2mm,前缘域阔,基部具大量辐射状脉,C脉轻微的呈S形,在RA 的第一分支之后到达前缘,Sc直,在翅长的3/5处到达前缘,并发出11支支脉,其中8支强烈倾斜,并终止与C脉的基干部。R脉在翅长1/3处分成RA和RS,RA分5支,RS分7支;M脉在翅近基部1/4处分为MA和MP,MA基干较短,在距翅基9.8mm处分为MA1和MA2,两者均不分枝,略呈弓形,在翅长5/6处到达翅
Euricania fascialis
人气:0, 图片:0
Acrossocheilus clivosius
人气:0, 图片:0
背鳍Ⅳ-8;臀鳍Ⅲ-5;腹鳍Ⅱ-8。体细长,侧扁,两端尖。腹部圆。吻突出,超过上唇,吻皮下垂,覆盖上唇的基部。口小,下位,新月型。唇光滑,上下唇连于口角,下唇侧瓣向中央集会,但留有相当间隙,下颌前缘与下唇分离。分布于南盘江水系、西江水系等。
Urodexia penicillum
人气:0, 图片:0
Taeniarhynchus saginatus
人气:0, 图片:0
维基百科 绦虫纲(Cestoda)属扁形动物门,全球约有4000余种,中国约有400种。为成虫寄生于各类脊椎动物(极少数寄生于软体动物)消化道内而自身无消化道,体分节或不分节的扁形动物。共分单节绦虫亚纲和多节绦虫亚纲两个亚纲。 寄生于人体的绦虫有30余种,多属圆叶目(Cyclophyllidea)和假叶目(Pseudophyllidea),最著名的种是引起人类绦虫病的猪肉绦虫。 特征
Grapholita prunivorana
人气:0, 图片:0
Nomia punctulata
人气:0, 图片:0
体中型,体长 9-11 毫米;体黑色。头部、前胸盾片、后盾片、胸侧、并胸腹节两侧、腹部第 1 节背板密被灰白色毛;各足外表面被白色短毛;第 7 节背板两侧具两撮黑毛;第 4 节腹板端缘为整齐的小短毛。头宽大于长,窄于胸宽;上颚 1 齿,黑褐色;翅浅烟色透明,翅脉及翅痔黑褐色;翅基片黑褐色,边缘色浅,膨大,近半圆形,内缘 2/3 处凹陷;小盾片具两瘤状突起,后盾片中部具两基部连接的齿状突起;后足腿节
Cyphodemidea saundersi
人气:0, 图片:0
体长椭圆形,黄褐色,棕绿色,棕褐色或黑褐色,带有较多的黑斑。 头底色黄褐,额-头顶区中线、两侧、与后缘区域常有黑带,唇基、上颚片、及头的侧下方亦常黑。触角黄色,第I节腹面常色较深;第II节粗线形,相对较短,污橙褐或污红褐色,两端常为黑褐色;第III、IV节黑,相对较长。 前胸背板前叶与后侧角区域黑色,领全部或部分黄白,胝前与盘域后半黄褐,后侧角最端部有一小白斑。前胸侧板黑。小盾片淡黄,具W形黑
Catoptria permiaca
人气:0, 图片:0
翅展17-21 mm。触角褐色,雄蛾锯齿状。下唇须暗褐色,内缘为雪白色,长度为复眼直径的3倍。下颚须褐白色,底部和侧面有黄褐色鳞片,末端扩展。额白色,圆,稍向前突出。前翅黄褐色,有雪白色的纵线,被暗褐色的鳞片分割成两部分:外方的椭圆形白斑有暗褐色的里边,褐色边同翅的前缘倾斜翅的外缘处下来的褐色线相连;翅的外缘均匀分布一排暗褐色小点,缘毛褐色,有两层褐色镶边。胸、腹及翅基片黄褐色。后翅灰褐色,无斑纹
其他动物站点: 国家动物标本资源库 蓝色动物学 台湾生物多样性网络 海洋生物物种字典 水族名录aquaml 俄罗斯生物网站种昆虫动物资料 zin.ru生物网站 GBIF生物多样性数据 lucidcentral 台湾昆虫谱 中国动物主题数据库 基隆生物多樣性資料庫 台湾物种名录 昆虫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