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345首页 » 动物百科

结构:门 亚门 纲 亚纲 总目 目 亚目 部 科 总科 亚科 属 种
最新动生物 ,数量:41857
Tabanus kwangsinensis
人气:0, 图片:0
雄 体长2.4~ 2.7 mm,翅长2.1~ 2.3 mm。 头部金绿色带浅灰粉;额宽,亮金绿色;颜宽,约1.5倍宽于触角第3节的宽。毛和鬃黑色。单眼瘤明显,有2根强的单眼鬃和2根后毛。中下眼后鬃(包括后腹毛)浅黄色。触角黑色;触角第3节,长约等于宽,端部尖,浅褐色;触角芒背位,基节很短,浅褐色,有短毛。喙暗褐色,有浅黄色毛;唇须浅色,有黑色毛和2根黑色端鬃。 胸部暗金绿色带浅灰粉。毛和鬃
Polyrhachis pubescens
人气:0, 图片:0
Chorthippus flavabdomenis
人气:0, 图片:0
Tessaratoma quadrata
人气:0, 图片:0
体长32毫米-38毫米,体宽16毫米-19毫米。与荔蝽T.papillosa(Drury)相似,但本种体前部近方形,后部椭圆形,背面浅棕黄色至黄褐色。腹面深黄褐色,常被白色粉状物。头小,短三角形,侧缘黑色。复眼深黄。触角棕黑色至黑色。前胸背板前角圆钝,侧角近直角形,该区域扁薄。侧缘具狭窄黑边。侧接缘狭窄,棕红至棕黑色。前翅浅黄褐色,膜片伸达腹末。喙黑褐色,伸达中胸腹板中央。足深褐色。雄虫生殖节第九
Trochosa bannaensis
人气:0, 图片:0
维基百科 版纳獾蛛(学名:Trochosa bannaensis)为狼蛛科獾蛛属的动物。在中国大陆,分布于云南等地。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云南。[1] 参考文献[编辑] ^ 1.0 1.1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. 版纳獾蛛. 《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》.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. [2009-04-28].
Symmorphus bifasciatus
人气:0, 图片:0
雌蜂: 头部:宽略大于胸部。额部黑色,仅于两触角窝之间有1点状黄色小斑,额沟较短但明显可见,额部刻点密而浅,排列整齐,覆有短毛。颅顶部全呈黑色,布有整齐排列的较浅刻点,覆有短毛。深褐色单眼呈倒三角形排列于两复眼顶部之间。颊部黑色,但于复眼上部后缘,离开复眼有1小黄色点状小斑,较稀的布有浅刻点,覆有短毛。两触角窝位于下半部,触角支角突、柄节、梗节和鞭节全呈黑色。唇基隆起,全呈黑色,
Odorrana cangyuanensis
人气:0, 图片:0
体长:雄蛙体长62.0-69.0mm。头:头扁平,头长略大于头宽。吻:吻端纯圆。鼓膜、鼓环:鼓膜不到眼径的1/2。颞褶:颞褶较明显。犁骨齿:犁骨齿两斜列。前肢:较长。前臂:前臂及手长不到体长之半。指关节下瘤:第二、三、四指基部有指基下瘤。后肢:后肢长。后肢贴体前伸:前伸贴体时胫跗关节达吻端或超过吻端。左右跟部是否相遇:左右跟部重叠甚多。脚长vs胫长vs体长:胫长超过体长之半。指、趾端:指末端有吸盘
Scatophagus argus
人气:0, 图片:0
体长31-274毫米。体颇高,侧扁,背缘在背鳍鳍附近及背鳍鳍条起点附近,腹缘在腹鳍起点附近及臀鳍鳍棘基底各形成一钝角,致使身体略呈钝角六边形。头小,眼中等大。口小,前位,呈横裂状。鳞片为小形栉鳞,头,体,背鳍,臀鳍的鳍条部,胸鳍与尾鳍均满被之。侧线完全,沿至尾鳍基底。腹鳍有腋鳞。体呈褐色至暗褐色。体侧有大形黑斑,奇鳍上亦有黑色斑点。
Pelopidas jansonis
人气:0, 图片:0
Chrysomela populi
人气:0, 图片:0
体长11毫米左右,最宽处6毫米左右。体呈椭圆形。背面隆起,体蓝黑色或黑色,鞘翅红色或红褐色,具光泽。中缝顶端常有1小黑点。头、胸、小盾片、身体腹面及足均为黑蓝色,并有铜绿色无泽。头部有较密的小刻点,额区具有较明显的"Y"形沟痕。前胸背板侧缘微弧形,前缘内陷,肩角外突,盘区两侧隆起。小盾片呈舌状,较光滑。翅鞘沿外缘上翘,近缘有粗刻点1行。触角11节丝状,长不达体长1/2,稍扁,第1节粗大,第2节短小
其他动物站点: 国家动物标本资源库 蓝色动物学 台湾生物多样性网络 海洋生物物种字典 水族名录aquaml 俄罗斯生物网站种昆虫动物资料 zin.ru生物网站 GBIF生物多样性数据 lucidcentral 台湾昆虫谱 中国动物主题数据库 基隆生物多樣性資料庫 台湾物种名录 昆虫网